在云南,米线的吃法多种多样。
米线,英文名为Rice Noodles,中华传统风味小吃。米线用米制成,长条状,截面为圆形,色洁白,有韧性,于开水中稍煮后捞出,放入肉汤中,一般拌入葱花、酱油、盐、味精、油辣、肉酱,趁热吃。粉丝与其类似,但口感不同。古烹饪书《食次》之中,记米线为“粲”。人们习惯叫米线“酸浆米线”、“酸粉”、“干米线”。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、矿物质及酵素等,具有熟透迅速、均匀,耐煮不烂,爽口滑嫩,煮后汤水不浊,易于消化的特点,特别适合休闲快餐食用。
虽然性质为小吃,但其实早已成为云南很多群体的主食了。就像兰州牛肉面一样,如果不知道吃什么的话,吃米线去吧!而云南的过桥米线也铺向全国,成为了中华名小吃,舌尖上的美味。多少多少云南人外出求学,见到市坊上标着“云南过桥米线”,总归要进去或吃一顿,或跟老板寒暄几句,这俨然成为一个异乡人的一种情结了。
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云南街面上的米线种类话题。
一,过桥米线
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小吃,属滇菜系,起源于蒙自地区,由汤料、佐料、生的猪里脊肉片、鸡脯肉片、乌鱼片及五成熟的猪腰片、肚头片、水发鱿鱼片制作而成。真正的过桥米线,应当是以清汤为底,加入多种肉类,吃的是食材本身的鲜香,而非重油重盐的爽辣。
其实,就充过桥米线的“状元文化”,烹饪手法以及肯定地方情结,都值得去尝一尝,无论好不好吃。不过,相对于市面上的其他米线品种,过桥米线价格较高,从20多到几十几百都有,并没有在云南成为主流米线小吃,而出名的店铺有建新园过桥米线,倒是属于平价过桥米线。
二,建水草芽米线
同样是发源于红河州蒙自市。配料主色是菊花黄,草芽白等,汤色清黄,易挑起食欲,不得不说蒙自人或者建水人厉害,不但出状元,美食的制作也是一绝。个人觉得草芽米线属于过桥米线的一个变种,因为配料差不多。但是又比过桥米线实惠平民,价格10元以上,店面不一定多大就可以为街坊邻居整上一碗,味道也属上乘。笔者第一次吃也是在南亚风情园亚太美食城吃的,有时候是早中晚都吃,甚是喜爱。
三,六盘水米线
六盘水米线多分为羊肉和牛肉米线,特色是酸菜或者萝卜泡菜,胡辣椒,油炸干辣椒,店面朴素等。
曾几何时,六盘水羊肉米线在云南米线市场独占鳌头,味道不错,分量也还好,价格也最为亲民,一般9-12元,不过年年都会涨价,一度成为广大青少年对付一口的主食。可能是水土不服的原因吧,与水城牛肉粉比起来,云南地区做的正宗的不多,但是也足以对付味蕾了。这应该是笔者最喜爱的米线品种了。
变种,遵义虾子羊肉米线,店面相对时尚。
四,小锅米线
小锅米线是昆明人常见的米线烹饪方法,平民化的吃法,价格实惠昆明人的最爱,汤色黄红,以肉酱配味最为常见,不过笔者不吃酱,所以就唱过半碗不到主要特点是,米线都是在炭火上用小锅煮沸,里面加入鲜肉,米线。最先把玉溪小锅米线传入昆明的是翟永安,玉溪金官营人,幼年丧父,家境贫困,母亲到昆明织布为生,改嫁一个四川卖饺担担的人,那四川人把一套做饺担担的谋生手艺传给他。继父死后,翟永安便沿街挑卖饺担担。20世纪20年代初,他把玉溪小锅煮品的制作方法用上,传到昆明,并不断加以改进。1938年,翟永安到端士街去经营。不管年青或是年老的众多昆明女同胞,不管春夏秋冬,不分昼夜地织毛衣,籍此消磨实在是太悠闲的时光或是为亲人、恋人、熟人展示自己心灵手巧,或是积累些街坊婆姨们的谈资。这首民谣表现了云南人对米线的喜爱。
五,豆花米线
豆花米线是云南省昆明市的一种传统小吃,属于滇菜系;该菜品的主要材料有米线、豆腐脑等,辅料有冬菜、味精、韭菜末等,口味香辣。
笔者依稀记得在同德广场“吃过”一次叫德胜桥的豆花米线,由于好奇点了一碗,拌起来卖相不是很好看,由于放了甜面酱,所以没有咽下去第一口。(声明:仅仅是个人口味)
六,肠旺米线
笔者认为在米线里边应该属于佼佼者。口味可以说是在云贵川都适合。颜色红中带金,飘着油面,满满的食欲感,平价米线,口感麻辣鲜香,属于广受热爱的米线了。跟成都担担面有的一比。可惜在昆明没有普遍推开,想吃一次还要找地图搜索。
七,弥勒竹园土鸡米线
又是红河的罗。土鸡米线的食用范围很广,从小摊到店面,到连锁经营,都受广大米线爱好者喜爱,云南米线的独特品种。兼具六盘水米线和过桥米线的特色。口味特别符合云南人口味,爆赞的一种米线,也是出门在外的云南人的一种“乡愁情结”。
八,老奶米线
前段时间还一度成为昆明网红打卡地。不过后来又有网友说不是不好吃,是难吃。我在这里不做评价,因为没有吃过。不过网络图片但是挺有味蕾刺激的。
此外,还有其他数不胜数的米线品种。而关于做法,有凉米线,烤米线,锡纸烤米线,炒米线,鸡丝米线,紫米线,细米线,粗米线等等。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